小班社會小汗珠在哪里PPT課件教案這個PPT共15頁,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,教案。PPT的教學目標了解身邊冒著酷暑工作的人們的辛勞,學會感恩,尊重并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。
活動目的
1.了解身邊冒著酷暑工作的人們的辛勞。
2.學會感恩,尊重并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。
3.培養幼兒不怕困難、堅強、勇敢、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。
4.培養機智、勇敢、靈活及遵守紀律的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。
活動準備
1.《小汗珠在哪里》教學掛圖。
2.請家長事先帶幼兒觀察夏天里冒著酷暑工作的人們,并拍攝他們工作的照片,帶到園里來。
活動過程
1.主題談話,體會辛勞。
(1)展示幼兒帶來的照片,請幼兒說一說:這是在哪里?人們在做什么?
(2)引導幼兒感受夏天的炎熱和自己在涼爽室內的舒適,體會在酷暑中工作的人們的辛勞。
2.學習兒歌,激發情感。
(1)學說兒歌《小汗珠在哪里》,并結合照片內容,將兒歌補充完整。
(2)出示掛圖,引導幼兒用問答的形式,將掛圖中的內容編入兒歌。
3.尋找小汗珠,感恩身邊的人。
帶領幼兒到門衛、食堂觀察工作人員的工作,尋找小汗珠,并表演兒歌,表達感謝。
啟發幼兒在家里、生活中尋找“小汗珠”,并學會向辛勞的人們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。
活動延伸
請幼兒根據自己所見編寫兒歌,并與好朋友一起說一說。
附兒歌
小汗珠在哪里
夏天的太陽火辣辣,
小汗珠兒滴滴答。
小朋友們找找看,
小汗珠兒在哪里?
找到了找到了!
小汗珠在……(在環衛阿姨的小臉上,在警察叔叔的后背上……)
XX阿姨(叔叔)辛苦了!
教學反思:
整個活動過程,思路比較清晰,教態自然,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。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,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。
活動目標:
1、能夠及時擦汗,懂得在天熱時要照顧好自己。
2、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活動準備:
1、組織幼兒外出活動后進活動室。
2、人手一條毛巾。
活動過程:
1、感受活動后的炎熱。
教師帶領幼兒進行一些運動量的活動。
教師;剛才我們出去活動后,大家有什么感覺?現在你們最 想做什么?
根據幼兒的回答組織幼兒喝水。
教師小結:剛才我們在外面玩的時候,大家都覺得很熱,有的出汗了有的口渴了,這是在提醒我們夏天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時間不要太長,也不要做過分激烈的運動,要及時休息。
2、討論擦汗的方法。
教師:剛才我們喝過水后你有什么感覺?
討論:我們身體哪里出汗最多?出汗了又該怎樣?
請幼兒示范擦汗的方法,教師講解要領。
教師:先把小毛巾打開放在手心上,先擦擦臉,再擦擦汗,然后將后背的衣服撩起,再擦擦背,這下身體就感覺舒服多了。
3、幼兒實踐練習。
幼兒拿自己的小毛巾,自己練習擦汗,教師給予個別指導。
4、教師小結,鼓勵幼兒在天熱時要照顧好自己。
教師:夏天外出活動時身體很容易出汗,出汗后要用毛巾擦,不能馬上用涼水沖頭,否則很容易生病。夏天每天要堅持洗澡、洗頭,換上干凈的衣服,這樣就不會長痱子,而且身上也很舒服,自己也能健康地度過炎熱的夏天。
活動目標:
1、能夠及時擦汗,懂得在天熱時要照顧好自己。
2、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3、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,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。
4、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。
活動準備:
1、組織幼兒外出活動后進活動室。
2、人手一條毛巾。
活動過程:
1、感受活動后的炎熱。
教師帶領幼兒進行一些運動量的活動。
教師;剛才我們出去活動后,大家有什么感覺?現在你們最想做什么?
根據幼兒的回答組織幼兒喝水。
教師小結:剛才我們在外面玩的時候,大家都覺得很熱,有的出汗了有的口渴了,這是在提醒我們夏天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時間不要太長,也不要做過分激烈的運動,要及時休息。
2、討論擦汗的方法。
教師:剛才我們喝過水后你有什么感覺?
討論:我們身體哪里出汗最多?出汗了又該怎樣?
請幼兒示范擦汗的方法,教師講解要領。
教師:先把小毛巾打開放在手心上,先擦擦臉,再擦擦汗,然后將后背的衣服撩起,再擦擦背,這下身體就感覺舒服多了。
3、幼兒實踐練習。
幼兒拿自己的小毛巾,自己練習擦汗,教師給予個別指導。
4、教師小結,鼓勵幼兒在天熱時要照顧好自己。
教師:夏天外出活動時身體很容易出汗,出汗后要用毛巾擦,不能馬上用涼水沖頭,否則很容易生病。夏天每天要堅持洗澡、洗頭,換上干凈的衣服,這樣就不會長痱子,而且身上也很舒服,自己也能健康地度過炎熱的夏天。
幼兒園托班科學教案:小冰塊哪兒去了
活動目標
1、感知、發現冰塊的特征。
2、發現冰塊預熱會融化。
活動準備
1.課件:觀察冰塊
2.小冰塊每人一塊,水
活動過程
一、將小冰塊分發給寶寶,讓寶寶感知在手中冰涼的感覺。
1、請寶寶觀察冰塊的顏色、味道,感知透明的特征。
2、引導寶寶感知冰塊涼涼的,握一會手就濕濕的。
二、觀察冰塊消失的過程,發現冰塊會融化的特征。
1、把冰塊拿到太陽底下曬一曬,觀察小冰塊的變化。
2、將活動前放在冰箱里的水,拿出來讓幼兒觀看,已經凍成冰塊。
三、趣味練習:觀察冰塊
引導寶寶知道,冰塊的形成和融化的條件。
活動目標:
1.了解序數與空間位置的關系。
2.了解上下、前后的空間位置。
3.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。
4.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,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。
5.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。
活動準備:
1.紙巾盒10個,10種不同小動物圖片(幼兒喜歡的)、標記小花和大樹。
2.數字卡1—10,“前排”和“后排”卡片,小禮物若干(幼兒課前準備好)。
活動過程:
1.出示10個空盒排成一排房子,請幼兒猜猜有哪些動物要住進去?
2.逐一將小動物住進房子,要求幼兒記住你喜歡的小動物分別住進了哪間房?
3.游戲:送禮物。
(1)出示小花和大樹,請幼兒給小動物們送禮物。
要求:先說出你是從哪邊開始數,想要把你的禮物送給第幾間的哪個小動物。
(2)抽數字牌送禮物。
4.將10個空盒排成10樓高的大樓,請幼兒將自己喜歡的動物住進高樓里,并說出他們分別住進了第幾層樓。
5.再將空盒排成前后兩排,先抽數字,再將小動物送進相應的房子里。如抽到前排5,則把禮物送給前排第5間房子的小動物,按照此規則玩序數游戲。
活動反思:
活動前由幼兒自己選出喜歡的小動物和準備好小禮物,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。幼兒對序數游戲很感興趣,序數是反映序列中每個物體的位置,序列是多樣的,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,但在中班的序數教學中大多是排成整齊的橫列,在初步認識序數的時候,整齊的排列、習慣性的排列,都有助于幼兒較快地認識序列中序數的關系。而這個活動用了三種序數形式,幼兒都能從不同的方向確認序數,在變化的情景中確認序數,即使變換序列中的物體,大部分幼兒也能很快地知道變換后的物體排第幾。通過這個活動,幼兒進一步了解了“序數”這個概念。
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:小動物住哪里
活動目標
1、能用點數的方法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,會排出5以內自然數列,并能正確運用序數詞。
2、能從不同方向(從左到右、從上到下)確定物體排列順序。
3、培養完整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按要求操作的良好習慣。
活動準備
1、火車圖片、火車音樂,1~5數字卡兩套,動物貼飾:小兔、小豬、熊、青蛙、貓各兩套(其中一套小動物身上編上1~5序號),樓房掛圖(窗戶立體設計可開合)。
2、操作卡(樹、蘋果、蛋糕圖形各一排,每排數量均為5),蠟筆。
活動過程
一、游戲:小動物坐火車
1、伴隨火車開動的音樂,出示火車圖片,提問:什么開來了?
火車有幾節?(幼兒用點數的方法確定火車節數)
誰來用數字表示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、第五節車廂呢?
引導幼兒觀察火車頭,從左到右貼數字卡。
2、今天小動物們要坐火車回家去,火車就要開了,它們卻不知道自己該上哪節車廂,我們來幫幫它們好嗎?(出示小兔圖片)
小兔的車票上有數字幾?它應該上第幾節車廂呢?
(請幼兒操作。用同樣的方法依次送小豬、熊、青蛙、貓上火車。音樂起火車開動,收好圖片。)
二、游戲:小動物住哪里
1、小動物回到了自己的家里,看看它們住的房子有幾層呢?(出示房子掛圖)
誰來用www.lhno1.com數字表示一層、二層、三層、四層、五層樓呢?引導幼兒從下到上貼數字卡。
2、每層樓住著誰呢?老師依次打開窗戶,幼兒說出xx小動物住在第幾層樓上。
3、我們請小動物下樓來玩好嗎?我們先到第幾層樓請誰?又到第幾層樓請誰?
幼兒說出序數詞,依次請所有動物下樓。
4、老師將小動物排成一排,請幼兒說出:誰排第一、第二?
交換小動物位置,再說說各個動物排第幾。
三、圖卡操作
請幼兒取出操作卡,老師逐一提出要求:
請給第三棵樹涂色,請給第一、第四個蘋果涂色,請給第二、第五塊蛋糕涂色。
Copyright 2010-2019 Qinzibuy.com 【親親園丁】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:粵ICP備14102101號